浅谈信用卡广告及银行APP用户增长瓶颈

-
从银行MAU说起 -
聊聊银行卡类广告 -
银行APP拉活广告兴起
-
招行发布的2020年报显示,两个APP“招商银行”和“掌上生活”月活用户达到了1.07亿,2019年报显示是1.02亿。
-
工行四大APP“三融一活”(融e行、融e联、融e购及工银e生活)移动端累计月活用户也1亿多了。
-
2020年蚂蚁集团披露的支付宝月活已破7亿。
-
有些没去网点的怎么处理呢,银行门口也贴着各种活动告示,比如每周凭APP可进店领取可乐一瓶…… -
没去网点也没看到活动告示的呢,通过社会化营销,比如登录APP领红包、免费领取洗衣液……
-
按有效表单数结算,十几到几十的都有。 -
按预发卡数结算,几十到几百的都有,不过一般会有阶梯,预发卡数越多,对应的单卡结算单价可能越高。 -
按预发卡数结算+后续行为补贴。发卡后有一个基础结算,当用户产生后续行为后还会有进一步的激励,比如信用卡激活后或储蓄卡动账后再额外给多一份结算。
-
用户看到信用卡广告 -
用户点击广告进入H5落地页 -
用户填写表单信息申请信用卡 -
银行对表单数据进行核查,扣除无效表单(年龄不符、非该行发卡地、重复申请、公安实名未通过的判作无效) -
银行对有效表单用户进行电话复核,复核通过后制卡、寄卡 -
用户收到卡后自行激活(APP、电话或者到线下网点激活)
-
表单成本在15-30 -
有效进件率大概在70%-90% -
核卡率大概是12%-20% -
激活率大概在60%-80%

-
定向有该行线下网点的城市 -
根据卡种版面选择好性格或者卡通人物的粉丝人群 -
排除已办卡或已安装该信用卡APP的人群(有些广告后台能提供这类数据) -
排除已转化人群 -
年龄18-45周岁 -
结合手机价格、学历、居住小区等数据可以对人群质量再作一道过滤
-
用户转化体验不够友好:表单字段多,表单要填写姓名、电话、身份证、职业、收入、地址、公司等一大堆信息,有些银行的表单要填写的字段多达20多个,部分银行后面也在尝试出短表单了。另外,有些卡不支持线上激活,还要到线下网点去办理,这个可能是跟互金相比较明显的缺陷了。 -
转化链条长、转化统计周期长:周期长意味着回收慢,以及亏损计算慢所来带的高风险导致代理商放量也会相对保守。 -
落地页&素材优化空间小:无法自定义,无法提需求让银行修改,必须使用银行给的页面投放,很难去还原广告场景和使用场景。 -
数据获取周期长:转化数据对接困难,大多数不支持api对接,数据分析和优化也没那么及时。很多数据只能靠线下提供,比如储蓄卡分为一类户和二类户,但是代理商是没有这些数据支持的,用户是否老户、是否有到店领卡或动账这些流程,也不是代理商所能控制的。

作者简介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买量小飞机